如何面對危機感與焦慮呢?
當面對外在現實與一次次的挫敗,感到自我懷疑,甚至感覺不到自我價值時,焦慮與憂鬱引發的身心症狀:失眠、自律神經失調、憂鬱、恐慌…….就可能默默地找上自己,讓人更加失控與無力。
要如何面對這些危機感與焦慮呢?
一、練習「說」,尋求理解與支持:
大部分台灣男性從小的習慣,就是「不抱怨」、「不說情緒」,因為說出自己挫敗等負面狀況,會讓自己感覺很不堅強,很「脆弱」,甚至會覺得自己很「可憐」。
不過,面對焦慮與壓力所帶來的失控感、無能感、孤獨感與自我懷疑時,「情感連結」永遠是能夠支持我們的重要關鍵;它能夠增加被社會、世界接納的感覺,減少孤獨感與憂鬱,並且給我們一些力量再繼續前進。因此,找到一個你可以信任的人,不管是朋友、家人或是心理師,讓你可以好好說出那些憂慮、挫敗、憤怒與自我懷疑。藉由說的過程,或許你會得到一些支持,讓你感受到自己並不是一個人面對這些;他人的接納,也會讓你從「自我懷疑」的非理性信念稍微抽離,了解你並不是真的像自己想的這麼糟。
知道你身邊的人,不是因為「你有用」而愛你,是因為「你是你」而在乎你,對我們永遠是最大的支持力量。
二、專注於你現在能做的改變
有時出現無法承受的焦慮與壓力,跟想法有關。習慣把所有問題兜在一起想,甚至想出更多的問題,會讓我們的心靈不堪負荷。例如:
「我被裁員了,雖然有資遣費,但有那麼多帳單要繳……過個幾年,孩子就要進高中,接下來就要唸大學,這些學費該怎麼辦……而且如果別人知道我被裁員,會怎麼想我?我要怎麼跟爸媽說這件事?老婆小孩會不會覺得我很沒用?我會不會再也找不到工作,在家中變成被嫌棄的中年男子……」
這一連串的想法,顯然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現在需要「面對」與「解決」的。讓自己專注當下,排出問題的先後順序,一次面對、解決一個問題,讓自己感覺到「可控」與「自己是有能力的」,才能讓自己的焦慮可以獲得安撫。
三、不要被自己打趴
有些人會在內心出現許多負面的聲音:「我完蛋了,我大概這輩子都找不到工作了……別人一定會很看不起我,我真沒用……」請去辨識這些主觀打擊自己的聲音,並且問問自己:「這些聲音,對自己的幫助是什麼?」
若發現沒有幫助,練習讓自己停下來,是你可以給自己最大的幫助與支持。
記得:除了別人的理解與支持外,你永遠是自己最重要的啦啦隊隊長。
相信自己有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找方法支持自己,並盤點、理解自己的能力與資源,知道怎麼運用…才能讓自己不被挫敗、焦慮與壓力給吞噬,找回自己人生的掌控感。
《愛麗絲漫遊奇境》裡的紅桃皇后說過一句令人百思不解話:「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地奔路,才能留在原地。」
要跑才能留在原地,這看似一句前後矛盾的話,實則與成語「不進則退」有著相同的道理。
在一個人的世界裡,最常見到的是在跑步機上運動,儘管你將跑步機的速度調到最低,只要人停止不往前跑就一定會跌倒,擴大到群體或是國與國彼此相互競爭,不要說不跑的結果會有多慘,就算努力往前跑,能留在原地都算很好的成績。
越南自1986年確立革新開放政策,立即就拋下對中國的意識型態,以用跑百米的速度迎接資本,除了剛起步前三年稍微遜色,之後的三十年經濟成長率都在5%以上,最高達到9.54%,他們用30年時間從1979年被中國打回石器時代到現在三星蘋果等科技大廠都爭相將生產線移到越南,對照台灣已經很久沒有令人振奮的消息了。
物理系學生應該都聽過以下這個笑話,一群物理學博正在討論一滴水從很高的地方落下來,會不會砸死人?各種公式、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吵的面紅耳赤,突然一邊正在打掃的歐巴桑忍不住問「你們沒有淋過雨嗎?」,現場頓時一片死寂。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洽詢
Welcome to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