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疫情大衝擊 年底應保守保本保產 清股

疫情衝擊企業營收,明年稅收將下滑,加上央行繳庫數減少、地方建設基金裁撤,其餘收入也不妙,但政府支出續增,編列舉債增加,財政部門憂心明年長債比最高將攀至32.6%,恐創近8年以來高點。 

從2017年至2019年連3年有「歲入歲出賸餘」,也就是稅收及非稅課收入減掉政務支出,還有剩錢,可用以支應法定債務還本。

 2018年、2019年這兩年度政府將賸餘用去償還債務,甚至在2019年額外多還一點,為睽違10年首見。因此中央政府長債餘額(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順利下降至新台幣5.3兆元,占前3年度GDP平均數比率(長債比率)僅29.7%,連續7年改善。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未來景氣變數仍多,疫情的第二波感染和美國總統大選都是變數,如果二波疫情爆發,今年和明年各國的經濟成長都會再下降兩個百分點。

王健全在工商協進會一場疫情和經濟主題論壇中指出,股市持續上漲,但基本面並不好,主要因為錢太多了,銀行利差很小,又不想借錢給狀況不好的企業,因為風險太大;好的公司如微軟直接用低利發行債券,不必向銀行借錢,來借錢可能是頁岩油等有問題的企業,因此銀行乾脆把錢拿去投資,股市報酬率高,但沒有基本面支持,容易暴漲暴跌。

他認為未來景氣仍受疫情影響很大,前一陣子南韓、日本、新加坡、澳洲都有發生二次感染,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調查,全球若二波感染,今明兩年各國的經濟成長都會再下修兩個百分點,反彈速度也會變慢。而疫苗何時出現,如何分配也是大問題,因為疫苗都是由國家支持,會優先分給本國人民。

另美國總統大選在即,現任總統川普選情落後,未來一段會不會製造很多意外,形成地緣政治的緊張,也有特觀察。王健全指出,目前台灣台幣仍處於升值階段,所以股市上漲比較有支撐,但下半年經濟成長仍有待觀察。

11月3日
星期二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

預估明年政府稅收與其他收入呈現雙降,首先觀察稅收表現,財政部官員表示,自從2019年受美中貿易戰衝擊開始,上市櫃企業營收就開始下滑,反映在今年5月營所稅申報明顯下降,政府又推出多項租稅優惠齊上路,使稅額大減逾800億元。 

衰退趨勢將延續到明年,財政部憂心,今年企業普遍獲利狀況將更差,連帶讓明年5月申報今年營所稅不理想,儘管內需消費回溫、證交稅也表現亮眼,但占整體稅收遠低於所得稅,難彌補其缺口。

 課稅以外的其他收入也將下降,財政部官員表示,明年不會再像今年有5G釋照許可費、世貿三館地上權案等規模千億或百億「大補丸」可吃。 

受疫情影響,央行繳庫數估計會減少151億元,加上地方建設基金裁撤、收益不再繳庫,也將減少228億收入,整體非稅課收入也會比今年減少。

 支出增加、收入卻同步減少,推升舉債。據財政部估算,中央政府長債比雖在2019年底降至29.7%,但今、明兩年為支應紓困、前瞻、新式戰機等需求,除將用掉之前累計的400億歲計賸餘外,還將各編列舉債預算4438億及4596億元,舉債金額將連兩年創2010年來新高。 

估至2021年底,中央政府長債最多將增至6.1兆,長債比率升至32.6%,等於短短2年,就可能驟升近3個百分點。  

政府為籌措當下所需財源,會以發行公債等方式舉債,年期在1年以上,就屬長債,期間可能長達20年、30年,借了之後除須還本,還得支付利息,為下一代帶來償債壓力。

【1】10月若無安心旅遊 旅行社倒片?

交通部推出安心旅遊補助方案,因暑假國旅爆量,39億元經費提前9月初用完,並動用振興預算16.25億元,移緩濟急撐到9月底,但後續17億元缺口仍是未知數,引起旅遊業者擔憂。有業者指出,7、8月屬自由行市場,真正的團客爆發是在10月,官方低估缺口數字,追加金額遠遠不足,業者拿不到補助,若這口氣都斷了,國內旅行社恐再引發倒閉潮。

【2】疫情新商機 

台灣鼓勵新創,哪裡才是最好的出發點?引起兩代科技人論戰。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指出,要創業最好從美國開始,因為美國有大市場;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則認為「很難啦!」有些產業還是要用內需帶動外銷方式培養。

【3】南海軍演尾聲 美4機密集偵察

大陸解放軍近期組織的南海軍演於8月29日進入最後一天,但美軍在29日中午前至少有4架軍機飛入南海空域進行偵察。大陸官媒指出,美軍當天活動創下近期紀錄,活動明顯「變本加厲」。而央視也公布部分南海軍演內容,指出南部戰區第74集團軍在演習期間進行了兩棲登島演習。

【4】東協台商TOP10大洗牌

近年台商前進東南亞,本因作為世界工廠的大陸成本上升,傳統產業包括製鞋、紡織成衣、橡塑膠等外銷產業率先前往,後來2018年美陸貿易戰,包括電子業也前往布局,工總分析,台商希望藉由彈性生產、分散全球的布局,同時爭取美陸市場,另外,美國品牌商也有分散風險等考量。


新冠疫情與兩岸情勢變局下,台商和台幹經營就業都受到影響。

為對抗疫情所帶來的不景氣,文創精品「法藍瓷」除了關閉在大陸的兩個工廠和縮編人力外,還將3D列印應用到全瓷冠牙,從文創跨足生技業。

不過也有台幹在兩岸夾縫中求生存,最後仍撐不下去,回台找工作還被人酸「回來搶工作」,處境辛酸。

法藍瓷總裁陳立恒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公司人力收縮了三分之一,預估今年業績大概也少掉三分之一,但他說,「法藍瓷已很慶幸了,不像其他行業,業績掉更慘」。

陳立恒指出,在大陸原先有四個工廠,因應疫情關閉了在河北邯鄲和福建廈門兩個工廠,只留下江西景德鎮廠和福建翔安廠,「這兩個廠人員也縮編,分別剩下一百人和八十人。」

陳立恒提到,瓷器的英文就是china,並不會因為兩岸嚴峻的氣氛受到影響,「兩岸在瓷器的共識其實還不錯,公司現在高達八成以上的營收都靠兩岸,歐美市場反而因中產階級沒落而萎縮。」

此外,法藍瓷也力圖轉型,增加營收。引進3D列印並應用在不少作品製程中,還在二○一八年成立生技公司,瞄準陶瓷全瓷冠牙應用。

因為兩岸關係急遽惡化,加上疫情下產業無法轉型,台幹只能在兩岸夾縫中求生存,當起遊牧民族,逐工作機會而居。

一名原本在北京海外留學機構工作的楊姓台幹,因疫情影響而被資遣,只好回台重新找工作,卻被同事有意無意地酸說:「大陸市場機會那麼多,為何要回台搶我們的工作。」

發現自己與台灣職場格格不入,「感覺發展前景有限以及工作氛圍不友善」,無奈之下,楊姓台幹只好重新尋找在大陸的工作機會,並在今年七月辭掉台灣的工作,返回大陸。

選擇到大陸發展的台青沒有太多政治想法,誰也不想離鄉背井,只是大陸就業市場比台灣寬廣,大家也只希望憑自己的實力,獲得肯定而已。

人才本就是全球流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養生料理烹飪